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36章 天时地利人和 (第2/4页)
朝时期的假借字。 坏了,都走到最后了,她才总结出那个长的有俩角的字应该是古文“二”! 冬!可她不敢赌,槌鼓大喊:“瓿知乡王葛不识字。”唉,脸皮再厚也觉出丢人哩。 巡吏:“王葛,第二排、东三。” “是。”当真后怕!因为跟她猜的不一样,她猜的是第一排的东四框。她站到乡名鼓旁,下个考生进来了。 二十人,无一例外,全敲了乡名鼓。 棚外已无考生。 考官分别进入各器物棚,说道:“知道为何让你等辨别各类古文字么?因为若不识古文字,就无法甄别古物,到时你们就得厚颜求教读书人,且旁人说的是对、是错,你们脑子空空,根本不晓得对错!我等匠人的地位,为何一年年被朝廷看重?不致文武百官轻视?正是因为种种文字起源,尽存档于将作监!读书人想阅古文字,需通过将作监!我等后起之辈,必须将所有古文字牢牢记住,一代代传承下去!发现一个古文字、就得记住一个!必须记住! 我等匠人,一辈辈传承的,不止是匠技,还有文字! 你等……可明白?” “明白! ”王葛被考官一番话激励的热血澎湃,抻着脖筋随众人嗷嗷喊。 “连喊三遍! ”考官振臂命令。 “明白、明白、明白! 考官一挥手,计时鼓响。 王葛按刚才巡吏说的,进入第二排东三的白灰方框。原来竖形“梭子”的古文字,代表的是数字“十”。揭开材料堆上的蒙布,她制的五样器物全在一个筲箕里:针线笼,草绳只有三尺长,方头履一双,算筹十根,臂鞲甲片十片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